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沙漠变迁的地质记录和人类活动遗址调查” 项目启动会在杭召开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时间 :2017-06-20    访问次数 :3612

        2017618日,由浙江大学牵头, 9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沙漠变迁的地质记录和人类活动遗址调查”项目启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兰州大学陈发虎院士、浙江大学杨文采院士、杨树院士和陈汉林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董治宝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黄铁青研究员、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秀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周少平研究员等项目指导专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王超博士、浙江大学校长助理陈昆松教授、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谢崇波主任等各部门领导,以及项目负责人杨小平教授和来自项目参加单位复旦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多名项目骨干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项目启动会。9001w以诚为本入口院长陈汉林教授主持了项目启动仪式。

(图项目启动会合影)

会上,浙江大学校长助理陈昆松教授代表项目依托单位表示,在浙大120周年校庆之际召开的项目启动会是对校庆的献礼,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排名位居世界前列,项目获批不仅是对浙大科研实力的肯定,也是进一步提升浙大科研水平的契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王超博士强调,浙江大学作为项目依托单位,要做好管理、保障工作,承担项目主体责任,各参加单位要按照任务书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要求。专家组组长陈发虎院士指出,我国干旱区研究在地球科学领域至关重要,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更为关键,项目调查内容新颖,团队实力雄厚,对项目开展满怀期待。

项目专家组组长陈发虎院士主持了项目、课题汇报会议。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杨小平教授就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工作内容及考核指标、总体工作方案、课题设置及任务分解、项目管理等做了详细报告,并就课题的实施计划、经费使用、调查成果的展示和数据汇交等提出了具体要求。项目设置为四个课题,即第一课题中国沙漠变迁地质记录调查、第二课题中国沙漠变迁历史地理调查、第三课题中国沙漠及其毗邻地区人类活动遗迹调查、第四课题中国沙漠景观制图与数据库建设。浙江大学杨小平教授、复旦大学杨伟兵教授、兰州大学安成邦教授、新疆大学张峰副教授依次分别就四个课题的工作内容、考核指标、实施方案、技术路线以及预期成果等做了详细汇报。

(图浙江大学校长助理陈昆松教授讲话)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王超博士讲话)

(图项目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陈发虎副校长讲话)

(图59001w以诚为本入口院长陈汉林教授主持会议)

项目专家组成员听取了项目和各课题汇报,一致认为该项目对我国沙漠地区国家基础建设及沙漠环境演变、环境考古、历史地理学等多项科学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针对项目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提出了意见与建议。专家组建议,在保证完成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的基础上,在大科学问题的指引下,在充分考虑时间、空间分辨率的条件下,选取典型区域典型时间阶段进行重点研究,争取出色完成项目,努力使项目可持续,努力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建议尽早确立项目各数据类型的标准;建议加强各课题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尽早组织项目各承担单位开展联合综合野外调查等。项目负责人杨小平教授就专家组意见进行了现场简要答复,并在启动会后立即组织研讨会,项目参加人员围绕专家组建议与项目具体调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图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杨小平教授汇报项目的整体设计)

当今世界,气候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国干旱区广布,人口众多,荒漠化问题严重。就在上月初,一场尘暴席卷我国,甚至波及日本,我国北方荒漠化已成为全国乃至国际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未来气候变化下的荒漠化趋势是多国家面临的共同威胁。同时,我国沙漠地区还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这一地区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事关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以史为鉴,方能应对未来挑战。我国沙漠地区有着丰富、厚重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历史。对这些历史的调查与解读,会为解决我国北方干旱区生态问题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图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杨小平教授对项目第一课题进行汇报)

目前我国沙漠地质记录及人类活动遗迹调查多呈碎片化,缺乏系统整理和总结,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查询机制,未实现有效且便捷的数据信息共享。因此迫切需要开展针对我国沙漠地区地质记录和人类活动遗迹的基础调查工作,对已发布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补充已有研究工作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不足,对我国沙漠地质记录和人类活动遗迹不同时空尺度的研究数据进行集成,进行数据共享。

(图浙江大学杨文采院士对项目提出建议)

(图浙江大学杨树院士对项目提出建议)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沙漠变迁的地质记录和人类活动遗址调查”将确立系统规范的沙漠地质纪录和人类活动遗迹调查方法与标准,系统收集已发表研究成果,并补充调查我国北方主要沙漠/沙地的沉积地层、古水文遗迹、历史文献、人类活动遗址、沙丘类型、风沙物质组成等,进一步探讨我国北方沙漠地区的沙漠形成、环境变化、人类活动遗迹及其时空变化、现代沙漠分布及物质组成等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绘制专题图集,出版系列专著,建立内容详实的沙漠沉积地层数据库、沙漠古水文遗迹数据库、风沙物质组成数据库、沙漠地貌类型数据库、沙漠地区历史文献数据库、沙漠地区人类活动遗迹数据库等,并通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为提升我国沙漠地区科学研究和科学认识提供基础数据。

据悉,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是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是面向科学目标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的对自然本底数据和材料的获取、对已有数据和材料的整理与编研等科技基础性工作,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系统性等特征;主要目标是产出权威系统的科学数据、调查报告、科技资料、图集图件等基础性成果,并实现开放共享,以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科技创新活动、支撑国家宏观决策等。2016年,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共在14个研究方向上进行资助。最终,由我校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杨小平牵头的团队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浙江大学也是本年度国家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唯一一家来自高校系统的项目承担单位,展示了我校在地球科学领域的进展和实力。

(撰稿:李鸿威、江奇达、刘倩倩、王华军、方幼君; 摄影: 江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