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4日下午,第十九届浙江大学地球科学节“地学开放日”活动在紫金港校区东四教学楼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地球科学学院的社会服务职能,做好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为广大市民提供直观且近距离探索地学奥秘的机会,及拓展学习和了解地学知识的渠道。本次活动吸引了杭州学军中学地球科学竞赛选手、浙江大学和社会各界地学爱好者近百人前来参观学习。本次活动旨在对社会开放,进行地球科学科普,让大众了解地球科学,让地球科学走进大众,走近中学生。
本次开放日共设置了10个展览教室,囊括了矿物学、古生物学、地质构造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人文地理学等诸多领域。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程晓敢出席了开放日活动,沈忠悦教授等近十余名教师和研究生分别在主题实验室及展览教室中为参访者科普地球科学知识。
在岩石和矿物标本展览教室里,沈忠悦教授从化学成分、形状、产地、科学价值等角度讲解了自然界中常见的岩石矿物。看到参访者们对岩石兴趣浓厚,沈教授亲自带领他们细致地观察岩矿的各种性质,旁征博引,引导大家发现生活中可以应用到的岩矿知识,如常见矿物的鉴别和硬度判断等。沈老师还鼓励学军中学学生报考浙大地科学院,进一步探索岩石和矿物的神奇。
在“岩石:从宏观到微观”的主题实验室里,朱孔阳老师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向大家介绍了常用的岩石分类方法及特征,并指导学生们使用显微镜展开观察。浙大地质学专业本科生吴运鹏和黄晟作为助手,耐心解答了现场的疑问。
穿越到“古生物世界”,吴磊副教授将大家带入到遥远的地质时期,讲述和演示了从生命出现以来各个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
在“遥感”主题实验室里,苏程老师为大家介绍了遥感领域的相关知识。苏老师介绍了红外热成像仪通过感知物体表面的温度差异成像的原理。通过互动游戏,他给大家示范了利用人体体温在衣服上“按手印”。苏老师揭示了遥感的核心用途,即探测人类“可望不可及”的区域,并详细介绍了遥感科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经济发展、地学研究、科技领域的实际应用。
在卫星气象系统实验室,朱佩君副教授介绍了卫星在大气探测、数据传输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使我们可以实时获取全球共享的气象卫星探测数据、无线电探空信息、地面观测资料。研究生薛钰进行了资料可视化的演示,利用便携式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同学们进行了小实验。
在“美丽来自晶体的振动”主题实验室,饶灿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激光拉曼原理和美丽的晶体结构,然后演示了波长为532纳米激光与晶体表面产生了漂亮的拉曼吸收光谱,就晶体结构、拉曼光谱的产生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地科学院研究生毛瑞琛在“Modeling our world”主题教室,介绍了地理信息科学的应用前景,讲述了它在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广泛的应用价值,并详细演示了浙大学生自主设计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全景地图系统。
地科学院研究生姜保平在“在地图上行走”主题教室解析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并介绍了该专业的研究主题和就业方向。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可进一步划分为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学科。由于人文地理学侧重关注人类活动,其与生活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地科学院研究生施源和彭中向学军的同学们介绍了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是一门既有趣又有用的学科,一方面,它研究地球深部的未解之谜,包括地球内部的各个圈层及其结构;另一方面应用性也很强,可用于油气、矿产的勘探和地质灾害的监测。
地科学院研究生杨少梅向学军同学介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室,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室可进行盆地构造、造山带构造与盐构造的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实验设备可实现挤压、拉伸以及构造同沉积过程的物理模拟实验。由4组水平步进电机对模型加载,可模拟不同组合下的复杂边界条件。可根据需要调整实验模型尺寸和边界条件。实验过程通过程序参数设置,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在参观过程中,学军中学的学生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展示了自己良好的学习素养和地学潜质。
除地学开放日外,本次地学节还将举行一系列实践和科普活动,欢迎持续关注!
文/周天纵
图/吴运鹏、徐嘉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