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毕业季,都有很多毕业生在竺像前合影留念,留住在浙大的最后时光,是美好风景的继续,是浙大精神的弘扬,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3月25日上午,迎着春日的暖阳,杨树锋院士在玉泉校区竺可桢像前,向地科师生们娓娓道来竺可桢老校长以民族振兴为愿、奋斗终生的故事。
农业是立国之本,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竺校长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时就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选择了农学专业。说到这,杨树峰院士不禁感叹道:“这个非常了不起。”而在美国求学时,竺校长发现美国农业并不发达且与中国国情并不相符时,转而潜心研读与农业关系最紧密的气象学专业。
“他72岁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把自己三分之一的工资留下来,临终的时候,全部当作党费上交。”杨树锋院士用竺校长入党的故事勉励同学们继承发扬竺校长的求是精神,追求科学的真理,追求革命的真理,为国为民。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此他还寄语地科师生:“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
在听完杨树锋院士的讲述后,师生们无不为之动容。
副院长杜震洪说:“竺可桢老校长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的艰辛探索和责任担当,是我们新时代赓续光荣、走向未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需要在求是创新精神指引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面向国际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深地深空等国家战略,攻坚克难,敢于作为。力争在原创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卡脖子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沿着杨树锋院士等一代科学家的道路,努力做好薪火相传的继承者,乘风破浪前进,续写强国梦想。”
本科生张文逸说:“自从2017年第一次踏入浙江大学的校门,竺校长在1936年演讲时提到的‘两问’就成为了浙大留给我不可磨灭的印记。每当在学习和科研中迷茫或是态度松懈的时候,我就以这两个问题来鞭策自己,回溯自己来到浙大的初心——秉承求索时空的地学精神,跋涉东西、格物致知以达经世之用。”
这也让博士生赵梦颖感慨万分,她说:“竺校长曾说过‘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这句话一直刻在我的心里,也是我对于自己的要求。作为一名大气科学的学生,我坚定跟随着竺老校长的步伐,扎实学业科研,躬行不忘求是魂,不忘那份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这是党委学生工作部与地球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一堂“行走的党史教育课”,也是地球科学学院正在开展的“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与老党员“共忆党史共话初心”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该系列活动分为“追寻红色记忆—老党员访谈、赓续红色基因—专题座谈分享、传承百年薪火—主题党日交流”三个板块。
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师生支部代表将陆续探望、拜访更多的老党员同志,聆听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故事,以此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师生支部代表还将通过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把这些珍贵的故事在支部内分享,在学院内交流,形成共同学习传承伟大精神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