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9日,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发布。
IPCC不开展科学研究,而是通过数百名科学家自愿抽出时间评估来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出版物中的证据。报告评估了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气候状况,其影响和未来的风险,以及适应和减缓的方案,是社会、国内政策制定和全球气候谈判的重要资源。
这份报告由来自66个国家的234位作者(31位主要作者协调人、167位主要作者、36位编审)进行了为期3年多的撰写、评估和反复修改。其中来自中国的作者15人。9001w以诚为本入口的曹龙教授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参加了报告的撰写工作,彰显了浙江大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2018年中国广州,中国作者在第一工作组第一次作者全会上的合影 (左二为曹龙)
曹龙作为主要作者(Lead Author) 参加了“第四章:不同情景下的未来气候变化预估”“Chapter 4: Future global climate: scenario-based projections and near-term information”,并且作为贡献作者(Contributing Author) 参加了“第五章:全球碳和其它生物化学循环”“Chapter 5: Global Carbon and other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Feedbacks”的撰写。
2019 年法国图卢斯,第一工作组第三次作者全会,本次会议后所有会议改为线上举行
近三年多时间里,各个章节的内容都经过了严格的评审。工作组内部对各个章节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一共形成了三次正式的草拟文本,供各国专家和政府评审。第一次草拟文本(First order draft)邀请各国专家评审,第二次草拟文本(Second order draft)邀请各国专家和政府评审。第三次草拟文本(Third order draft)邀请各国政府评审。第一工作组报告一共12章,共收到了超过78000条的评审意见。IPCC的作者对每一篇评审意见进行了逐条回复。
第一工作组报告通过对14000多篇文献的综合评估,以详实的证据和多元的方法对全球和区域当前气候变化状态、气候变化归因、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影响已经造成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这一点毋庸置疑。大气圈、海洋圈、冰冻圈、生物圈都发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变化。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地球上每个地区的极端天气和气候。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需要人类快速、大规模和持续的温室气体减排。
IPCC的评估结果对全球气候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第六次IPCC评估报告的发布,各国将努力实现大幅度减排,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这将是一个具有巨大挑战性的目标,有可能带来全球社会经济的转型和科技革命,重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
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学者在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9001w以诚为本入口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发挥地质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助力碳中和与气候变化研究,在碳中和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