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地球科学学院科学会客厅·第三讲 ——“青藏高原复杂地表水热交换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研究”报告会顺利举行。
本次会客厅的主讲人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马耀明。马耀明教授同时担任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术站长。
本次报告会由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曹龙主持。学院党委书记王苑及地球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师生等七十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首先,曹龙副院长致欢迎辞,介绍了马耀明教授带领的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的宝贵经历,及其团队在探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机理研究中所做出的卓著贡献。
随后,学院党委书记王苑为马耀明教授颁发铭谢牌,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对马耀明教授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
马耀明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在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中的种种经历。他谈到,起初,科考队在珠峰科考期间环境非常艰苦,马教授说:“最开始住的是帐篷,有一天晚上,睡着觉突然发现看到了夜晚的星星,以为是做梦,没想到是帐篷被刮走。”
马耀明教授分享了他在科考期间遇到的种种趣事,仿佛曾经的磨砺都变成了生命中最“闪亮的日子”,见证着奋斗的征程。马教授自豪地说:“我们填补了我国在珠峰地区的科研观测空白,科研团队的坚持也没有白费,取得了很多让人骄傲的成果。
“站在世界之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辱使命”,这就是马教授心中的巅峰精神。
马教授在青藏高原工作33年、从事珠峰科考18年,他早已爱上了这片土地,他喜欢看珠峰的日照金山、风卷云舒,同时也忍受着高原反应和孤独。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影响着地球各个圈层的能量循环和水循环,并且对我国和东亚气候有着重要影响。马教授从研究背景、研究进展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他所带领的团队在青藏高原地区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
马耀明教授指出:想要认识其复杂的水热循环过程及天气气候效应,“科学观测试验是关键”,并据此提出了数种研究方案,通过不同下垫面及地形条件下的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获取观测试验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资料、数值模式系统、陆面资料同化系统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到整个高原区域能量循环特征和水热交换规律。
经过三十余年的艰苦努力,马耀明教授团队建成了“第三极地区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综合立体观测网络平台(TPEITORP)”,并且基本建成了第三极地区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过程数据库,弥补了青藏高原综合观测站的空白。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下一步,马耀明教授希望能将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拓展到泛第三极地区乃至全球,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报告后,马耀明教授亲切地和学院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回答了师生包括青藏高原季风环流模式、高原观测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以及青藏高原湖泊水热循环过程等学术问题。马教授还结合自身的求学和科研经历,与同学就如何在求学阶段保持科研兴趣,如何驱动自己在逆境中追求学术高峰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科学会客厅”系列讲座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激发了广大地科师生对科研探索的兴趣与求知热情,激励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中砥砺前行。
图文编辑:邢卓涵
摄影:邢卓涵